首页

国产免费女m视频

时间:2025-05-24 04:34:09 作者:航拍首个“中国最像火星的地方”——大柴旦红崖火星地貌景区 浏览量:58787

  9月10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获悉,我国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取得新进展,方小敏院士带领新生代环境团队在青藏高原腹地伦坡拉盆地开展超千米钻探计划。

  目前,钻探深度达750米,刷新了我国青藏高原环境科学钻探新纪录。

  伦坡拉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中部,平均海拔4600米。这里沉积了距今5500万年以来青藏高原最连续的新生代地层,是我国青藏高原本部第一个产油盆地,并发现了大量热带棕榈树、樟树、栾树、裂腹鱼、攀鲈鱼、水蜘蛛等动植物化石和多层古土壤、火山灰,详细记录了青藏高原中部隆起和气候与生态环境变化历史,是研究青藏高原构造、气候、生物和生态以及它们协同演化最为关键的地区之一。

  此前,学者们利用动植物化石、古土壤碳酸盐氧同位素等多种手段重建了伦坡拉盆地古高度演化历史,但对于盆地到达现今高度的时间争议较大,构造、气候、生物和生态协同演化的过程还没有建立起来。

  近20年来,方小敏院士带领团队利用火山凝灰岩绝对年龄的限制,建立了该盆地新生代地层天然剖面高精度古地磁年代序列,发现伦坡拉盆地具有明显的两期形成演化和变形历史,即早期至少约4200万年到2600万年缓慢变形沉陷,晚期约2600万—2000万年快速变形隆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藏高原地球系统基础科学中心首席科学家陈发虎院士介绍,伦坡拉盆地超千米钻探计划对于研究青藏高原如何隆起,高原隆起过程中环境、生态和生物的适应,以及高原隆起后气候变化和环境变化影响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据介绍,目前科考团队正在继续向下钻探,力争实现超千米深度。未来,研究团队将融合古气候、古生物和古生态环境以及构造、沉积、地球化学等多学科分析和对比验证,揭示约4000万年以来亚洲季风进入青藏高原的历史,青藏高原腹地气候、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协同演化以及油气烃源岩、干旱盐湖矿床形成过程,为全球气候变暖对青藏高原影响的模拟预测和生态环境保护、油气烃源岩形成、盐湖资源勘探开发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总台央视记者 帅俊全 李刚) 【编辑:李岩】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点“绿”成“金” 谱写绿色发展新篇章

古乐觅知音 香港与内地国乐名家同台演奏

央视网消息:作为一项能够深入“海底世界”的运动,近几年潜水运动在国内快速发展。而无需远途跋涉、日晒雨淋的潜水新方式“城市潜水”您体验过吗?

马来西亚华校校长福州“取经” 探索华校管理新思路

“很多时候,内地和香港看事情的角度是不同的,做法也有很大不同。”陈帆并不为差异气馁,反而视之为机会,他正在用自己的办法去克服差异,透过资料爬梳、个案分析,利用差异去丰富他的“香港经验”,以期履行建言献策的职责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院士专家齐聚云南临沧 共绘现代农业创新发展蓝图

河曲县位于山西、陕西、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处,是山西省忻州市3个沿黄县份之一,为千里黄河、万里长城“双龙相会”之地。近年来,当地不断推动黄河湿地生态保护和修复。

韩正会见柬埔寨国王西哈莫尼和太后莫尼列

这个暑期,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侨乡海南文昌的乡村排球场就人声鼎沸。由52场乡镇排球赛事组成的海南“村VA”13日晚进行总决赛,到现场观战的中国女排前队长、奥运冠军魏秋月称:热烈气氛不亚于大型职业比赛。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